精义

阅读本章,总是浮现出一个形象: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放手让他离家高飞,谆谆教导却从不强迫,默默奉献而从不要求回报。老子的道的拟象,就是这么一种集母爱与父爱于一体的最深挚无私的爱。这个道被称为“玄德”,当然是用心深远、鞠育万物的德性。

《诗经·小雅·蓼莪》:

蓼(lu音录)蓼者莪,匪莪(e音俄)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qu音渠)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lei音雷)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hu音护)?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此诗里连用生、鞠、抚、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描摹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过程,与老子本章里的生、畜、长、育、成、安、养、复八字,几乎完全相同,可知老子是借用了诗经里此篇来形象地描写道的作用。

《蓼莪》翻译: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啊,是青蒿。

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苦劳。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啊,是牡蒿。

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

孤苦伶仃的人活着,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

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魂不守舍。

父亲啊,您生出了我,母亲啊,您喂养了我。

关爱我,保护我;让我长大,护我安全,

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着我。

想要报答您的恩德,就像苍天一样的浩瀚!

南山的山峰高耸耸,暴风阴风阵阵起,

人家都能过上好日子的,为何只有我遭受苦难!

南山的山势陡峭峭,暴风骤雨滂沱沱。

人家都能阖家团圆,为何只有我不得终养父母!

因为青蒿素的研究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引用的《诗经·小雅·鹿鸣》也出现了青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而呦呦鹿鸣这一句,在千古名篇、曹操的《短歌行》里出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老子与诗经,鹿鸣与曹操,呦呦与屠呦呦,青蒿素与诺贝尔,人类文明穿越时空的交融,才是真正的道之玄德。父母鞠育之恩,父母之德,是为玄德;为往圣继绝学,是为玄德;道之幽远冥冥因果,是为玄德。

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请注意本章中老子明确表明了他的思想态度:尊道而贵德。所以,不要再去只谈老子的道论,或者一定要把德从属于道。

从本章可以看到,老子在谈到道与德的时候,虽然明确了先后顺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但在应该尊敬与珍贵的层面,道与德是不分先后的。而且,道与德的尊贵与珍贵,不是由外在的评价、奖励、赏赐所产生(莫之爵也),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地流露,就像父母对儿女的爱护之情一样。

老子说,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这三句话,是在说如何做家长,也是在说如何做领导者:虽然你创造某个物品或做成了事,但不要有占有欲;虽然你在掌控管理着一切,但不要把手上的权力当作资本;虽然你把孩子养大,把事情做大,但不要认为你是他人的主宰者。这是老子对德的认识:玄德,比上德的不德、下德的不失德都更积极。由此也可以看到,老子的德绝不是无为、无心,或者如后世某些注家所谓是冷漠。

做老子的圣人是绝不容易的,不是嘴上挂两句“清净以为天下正”、“无为而无不为”当漂亮话就能行的,还要有更强大的克制力:克制占有欲,克制权力欲,克制面子欲,这是多大的自我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

难,才是圣人!要不,怎么能叫玄德呢?理解了玄德,才能理解老子的德,然后才能理解老子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