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再来体会一下“几”的状态。我们刚才说,这个“几”是事物发展变化即将出现的一个瞬间,它是促成事物从这个状态转化成那个状态的关键点。但是,对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这个“几”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平常说的“生机”、“时机”、“心机”,到底在哪个地方去体会呢?
凡是以前听过冯老师讲课,在书院里泡过几年的朋友,听到这一句话,马上就知道答案了。“几”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这当下一念,就在这一瞬间。这一瞬间既是过去的结束,又是未来的开始,我们时时处处都在这个临界点上。但是这个临界点,这个当下的瞬间,它是极细极微、极精极湛,以至于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形、无声无臭。
一切生命都只有放在时间中,才有存在的意义。这个当下的瞬间,也是时间中的概念。但是,我们想过没有,时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世界上有没有时间这个东西?
其实,时间本来就是虚幻的,只是人为的概念而已,只因为这个虚幻的概念太好用了,我们都弄假成真了。所谓过去、现在、未来,这些都是人为的概念,所以《金刚经》里才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唯一能够被我们真实感受到的东西,只是当下这一念,就是这个“几”。一秒钟以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虚化了、没有了,一秒钟以后的事情,它根本就没有,还没有来到嘛,怎么会是有呢?未来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我们真实能把握到、体会到的,就是现在这一瞬间、当下这一念。除此之外,都是虚幻不实的。我现在说的每一句话,当你们听到并传到大脑中的时候,已经有一个时间间隔了,不是当下这一瞬间了。所以,虽然这个当下的瞬间真实可感,但也是留不住、抓不着,所以《金刚经》里说这个“现在心”,也是不可得的。
几,就是当下一念。周敦颐先生从《易经》中把这个概念提出来,并且作了一番重要的发挥,与他早年参禅有很大的关系。禅宗就特别讲究这个“几”。所谓的机锋棒喝,就是两个禅者碰到一起,那是要在语言上过招,相互勘验对方,要机锋上见高低。这种交流方式,不是我们现在这样顺口说话,念两天经就满嘴佛言禅语,这是很严肃、很要命的事情。所谓“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两个禅客相遇后,通过一弹指、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瞬间,就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性和状态,能够捕捉到这个禅机。

史幼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