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某个知名品牌的代理商看好你的产品、支持和方案,来你公司考察后,提出:我做某品牌时,窜货问题,让我很头疼,你们是怎么保护市场的?情景分析:1、大品牌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会不断给经销商压任务,为了完成任务,经销商只好往其他地区冲货;2、冲货害人害己,自己贴钱贴运费,还容易遭到对方的报复;3、都说窜货是不治之症,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定的任务不合理。解决要点:1、为客户讲解销售任务的制定原则,不会鞭打快牛,而是协商;2、多开发终端,把产品做到用户面前,减少被冲击的风险;3、合理定价,过高的利润,会引来他人的嫉妒。异议解答:1、您做大品牌,深受其害,十分理解。我们绝对不会像某品牌一样,每年不看经济情况,就随意给你定目标,压任务,我们是和你协商,一般的情况下,前三年我们要求每年递增50%,作为新品牌,这是一个合理要求,以后,尤其是年销量超过500万的,将由你报计划定目标,大权在你;2、窜货问题,是很多品牌的不治之症,其实,是他们的返利政策造成的,销量越大的客户,给的返利越多,折扣越大,这样,规模大的经销商,为了更高的返利,就会把货冲到小地方去,这样,即使贴上运费,还有钱赚。而我们,大家的奖励标准是一致的,任务的多与少,比例都一样,也就没有了窜货的冲动;3、市场不是靠我们保护的,是我们的政策,避免了窜货的可能性,一是我们不会压任务,二是我们奖励标准是一致的,窜货对大家毫无利益,谁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当然,如果你把价格定的过高,有可能会引来别人的眼红,可以的话,尽可能参考我们的“五级定价体系”做市场;4、窜货,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把货发给当地的批发商,他们再低价抛售,如果,我们稳扎稳打的做终端,根本不给二批机会,甚至不做二批,那么,外地的货,能冲到哪里呢?给一个个的修理厂发货,根本不可能实现。只要我们精耕细作,就没有被窜的可能,你说呢?应对雷区:1、窜货可耻,被窜无能。你这么说,不是让客户更恼火吗?2、我们会严厉打击的,放心吧。很多时候,厂家对窜货大户的打击,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3、我们是新品牌,还不可能有窜货呢,担忧的早了。难道说客户是杞人忧天?如果公司连预案都没有,客户怎么放心。
好,下面我们具体来看这“农用八政”。原文如下: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师。——《尚书·洪范》“一曰食”,这个很简单,古注讲“教民使勤农业也”,就是教导百姓要好好从事农业生产,因为农业生产是一个国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发展战略。现在,中国政府也反复在提农业战略问题啊!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也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以前提出来的“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十八亿亩”的红线,曾经是一条高压线,是不能跨过的,但现在到底跨过没跨过?这个我们也不知道。现在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大,正、反双方各有说辞,好像也各有一番道理。真理到底站在谁的一方?这个问题很专业,我也不懂,不敢乱发言。但是,就从眼下的各种现象上来看,还是悬得很,这么些年房地产高烧不退,到处都在卖地建高楼,城市用地早就差不多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搞所谓的城乡一体化,实际上,也就是把人家农民的一些基础用地,转移过来,集中起来,施展“乾坤大挪移”,然后变换一个名目,腾出地块来搞房地产开发。所以,这个事情看起来很悬,这样做到底影不影响粮食生产?中国的粮食安全到底有没有保证?这个不知道,只有粮食部门的人才心知肚明,我们只是把问题提出来而已。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谁来执政,耕地、粮食永远都是首要的问题,要摆在首要的战略意义的高度。可惜我们都是老百姓,不知道农业部门的高层管理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农业部门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体系里,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古代,农业肯定是第一位,是整个社会运转的核心。另外,现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啊!媒体时不时会有毒大米、毒牛奶、问题猪肉、食品卫生失控等令人难以接受的报道;另外,像牲畜养殖的标准问题,大量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空气与水资源污染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我们的食品安全。除此之外,现在争论最激烈的转基因粮食问题,这也是关乎于整个民族未来的绝大问题,国家权威部门为什么至今都不站出来,给全体国民一个清晰明确的答复?总之,“一曰食”,这是执政者应该狠抓的第一要紧的大事,如果忽略过去了,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再来看“二曰货”。货,就是商业交换、繁荣市场,即古注所谓“教民使求资用也”。这也是关乎国民经济的大事。在传统的史书上,一般都有“食货志”这一专项内容,对当时政府所施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作出探讨。毕竟“足食”与“安民”是排在头两位的大事。我们政府现在搞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管你怎么提这个口号、怎么玩这个概念,市场经济的要求,就是要公平、公正,要防止垄断,防止黑箱黑幕,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系统来保障。不管什么特色、什么主义的市场经济,都必须以对此作出切实的保障,不然的话,市场就不可能真正地繁荣。繁荣商业的目的,不是政府要拼命赚钱,老百姓要拼命致富,而是进行公平合理的社会再分配,使财富在社会上公平合理地流动起来,充分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关于商业的问题,在座的许多朋友都很有经验,生意做得也很好,比我这一介书生精通多了。我说多了就是班门弄斧,就此打住吧。
提到合伙人制度建立目的,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为了获取控制权,另一种是建立一支共担责任共创价值的团队。这两个目的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以哪个为优先是有区别的。研究美国资本市场的数次并购潮,发现或明或暗地涵盖着一条主线——管理层和股东的权力之争。简言之,谁对公司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大,控制权就应该掌握在谁手里,但是实情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所以通过资本市场来予以调节。在国外,管理层获取企业控制权主要是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在此情况下,因为管理层更能引领企业的发展,权责利不相等的情况下,必然出现优化和调整。随着管理层形成内部人控制,出现腐败、贪婪,个人利益大于企业利益时,又必须要通过外部监管、股东监督等手段,让管理层退回到职业管理的层面,把权力收回到笼子之中。所有企业的发展过程,始终围绕这个波动式变化。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股权并不分散,最核心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再加上中国企业的发展更加寻求创新化,所以企业家的价值在不断彰显。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事业合伙人机制,以解决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所以,有人呼唤董明珠,说愿意给她一亿元创办她自己的企业。这说明在当代的资本市场上,最难获取的战略要素是企业家。当初阿里巴巴上市时,最担心的也是上市之后,是不是就成了资本决定企业发展的模式?它的合伙人机制旨在通过制度安排,有效掌握公司的控制权,进而保证创始人和管理层的权益并传承公司的企业文化。阿里合伙人会议拥有半数以上董事提名权,如果提名被股东大会否决,合伙人会议可以继续提名,直至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这样的机制设置之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机制就牢牢把握住了公司的控制权。这个权力怎么获取的?是由最大的股东让渡而形成的。所以,阿里巴巴的案例不具有代表性,不排除某天股东易主,提出修改公司章程而取消权力让渡的可能。当然这个代价太大了,而且以阿里巴巴的发展趋势,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大可能。万科则是反向而行,通过合伙人企业增持公司股份加强经营层的控制力。即以事业合伙人奖金建立认购基金,通过盈安合伙收购万科A股股权来实现。万科推出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与当时万科背景高度相关。当时万科的股权高度分散,第一大股东华润持股比例不足15%,且不干涉公司经营,这造成了公司的股权意义上的实际控制人缺位。同时,公司经营层持股比例很低,包括王石、郁亮等高管在内的管理层持股总数,也不及万科最大的个人股东刘元生(1.21%)。如果没有宝万之争的提前爆发,再过五年左右万科的这个计划可能基本上会实现。在万科采取的渐变过程中,很可惜的是发生了最大的变数——大股东华润的高层易主了,最终形成了一个大的变局。这其中纷繁复杂的资本故事很戏剧化,但涵盖的核心内部条件就是控制权。事业合伙人赢得对公司的控制权,福兮祸兮?众说不一。管理学界普遍认同,认为是彰显了企业家的价值,金融学界大多否决,认为破坏了同股同权的资本市场基本游戏规则。我们的观点是,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是否有利于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判断这件事的唯一标准。在普遍需要创新引领的今天,企业家拥有更大话语权,对企业发展是有好处的;长期来看,也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保证。
40年前,与IBM相比,苹果(iMac)是小众,如今,IBM变成边缘,苹果成为主流。尤其是iPad与iPhone,让苹果成为主流里的标杆。昔日乔布斯的老师Sony,如今也磕磕绊绊地跟在苹果的后面,三星、HTC、小米、华为等就更不用说,都是沾上苹果的时尚极简的产品逻辑,才能分割出一定的份额。从2004年以后,全世界的消费电子产品都被苹果洗了脑,消费者也习惯用苹果做标杆去评论其他产品。这时候跳出来的E人E本平板电脑,定价比iPad还高,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尤其让果粉们嗤之以鼻!于是乎,市场一片嘲讽挖苦之声。老实说,杜国楹送我的E人E本,我也原样送给了一个长辈。他的产品,绝对不是一般消费者需要的。但是,E人E本为何还是顺利变现,被清华同方收购了呢?原因很简单:E人E本的产品,过时却并不过气!用营销语言说就是,E人E本是典型的反主流产品逻辑。点出本质就是回答了质疑。主流占据规模,反主流自然占据利基,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不是E人E本奇葩,是市场消费者被主流产品洗脑太彻底。不需要太精确地统计,也能看到,E人E本面对的是一个少则几千万、多则过亿人的目标市场:一群不会拼音、五笔,只会手写输入,原笔迹发邮件的企业老板、政府老同志。杜国楹当年狡黠地对我笑着说:E人E本不需要管iPad如何,拿下10%的用户,就够我们赚了。如何拿下?高价高毛利高推广。保健品的典型套路。这里要解释为什么要高定价?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是小众,既然这些小众不差钱,那就不去与主流拼规模、拼时尚、拼成本优势,而是要塑造一个价值符号,让这小众产品,成为一个阶层的身份标签。这就是E人E本的购买驱动力逻辑。礼品诉求、冯小刚葛优两位50岁大叔大爷的代言、集团定制渠道、分销代理渠道、凤凰网首页网上订购长期媒体买断,都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模式:对不差钱的50~60年代的领导、老板进行产品洗脑。逻辑虽然合理,但现实还是骨感。E人E本的目标消费者,面临两个最大的威胁:成长性缓慢,如iPad这样跟着产品升级换代的消费者少之又少;不断被新的价格低廉、使用界面越来越流畅、时髦轻薄的iPad瓜分走。从现实角度看,E人E本是在为iPad培养过渡用户。这很残酷,却是现实。不单是E人E本,索尼、三星、联想以及所有的平板电脑,都是在为iPad培养用户。因为iPad实在性价比太高、用户界面太流畅、应用软件太丰富、画面运行品质无可比拟。在平板电脑市场,主流之外皆成杂牌。E人E本的路只会越走越窄。M1手机的推出,是维持规模与增长的必然选择。
地形,也是外部环境对组织的约束,分为“地”和“形”两部分。“地”是指现实处地,包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篇中所讲的六种具体战地,即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并对每一种地形做了定义和面对该地形的策略,是要在具体的地形上寻找战机,寻找地利之用。“形”是指处地上的兵形,排兵布阵、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治兵与战斗力表现等。赵本学说:“吴起所谓‘地机’,其在于此,虽有智勇之将,精强之卒,阵之不得其地,用兵不得其法,犹走骐骥于墙茨之上,斗猛虎于淖泥之中,不惟不能施其技,且见其自毙以死也,是以排兵布阵,莫慎于此。”地形之现实“处地”,是外部环境对组织的约束和影响,要充分利用地形之利,体现了将帅的能力。岳飞攻襄阳之战,体现了岳飞知地形之用,守将李成不知地形之用,被岳飞成功攻下襄阳。南宋初期,刘豫降金,建立伪齐政权,宋高宗派岳飞率兵收复襄阳,一路过关斩将,到达襄阳,襄阳左临襄江,据险可守;右为平地,便于冲杀;而齐军守将李成派骑兵守江岸,派步兵守平地;岳飞仔细察看了齐军阵形之后说:“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贼将不知地利而如此布阵,即使拥兵十万,亦难有作为。”于是,岳飞派部将王贵率步兵凭险攻击齐军的骑兵,派部将牛皋率骑兵斩杀齐军的步兵,结果本来有利于齐军的地形,却被岳飞所用。可见,每种地形地利不同,风险各异,关键是在不同地形中寻找到战机,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之利,正确排兵布阵发挥兵种之优势,这才是地形之用的本质:人地合一!利用地势,来增加兵势,是用好“地形”这个外部环境的关键。地形首先以“势”的形势为战争和生产提供能源,故孙子曰:“地形者,兵之助也。”也就是说,地形为军事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撑点,强化兵势。“地形篇”讲了“地之道”、“败之道”、“将之道”和“战道必胜”,在营销的应用上,也从这几个角度去体悟。第一,地之道的营销之用。不同市场,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消费观念不同,适用的产品与价格档次也完全不同,推广中所需要表现出来的调性也不同。企业进入某个市场,不是全品项同时进入,而是选择一两个单品切入市场,单品切入成功后,再逐渐扩大品项,市场成熟后才会全品项进入。因此,针对具体市场选择切入的单品很重要,这也决定了市场进入的成功与否。江小白开始做市场主要聚焦在西南的四川和重庆市场,首先这里有“小酒”的消费习惯;其次这个市场具有代表性,四川是酒窝子,这里市场开发出来,具有代表性。到2017年,小酒的整体市场氛围形成后,江小白开始针对全国市场招商,布局全国市场。方便面企业,针对东北市场开发大容量装,与当地消费者习惯有关,到东北饭店吃饭看菜量就可见其消费心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市场,切入市场的产品选择要有所倾向,一个产品通吃所有市场,难之有难。白酒市场格局是,强势品牌区域市场弱势化,同样是低度浓香型白酒,有的市场五粮液38度卖的好,有的市场只认国窖低度酒。第二,败之道的营销之用。孙子讲了六种容易战败的情况,告诫将帅要高度注意。营销上,可以理解我试错。进入一个市场,不是谋划好了,推出去就成功,而要经历“试错”的过程。不同产品,不同策略小批量、小范围试销一下,看效果,找机会,让后在聚焦资源进行投入。第三,将之道的营销之用。营销将帅与军队的将帅要求一样,智信仁勇严之五德,一样也不能少。进入区域市场,为将者,不能只知道喝酒、招商,还要懂得审地形,知人文,选产品,更要摸清竞争情况,找到切入点。第四,战道必胜的营销之用。战道,就是战争的形势与规律;战道必胜,从战争形势与规律的分析上看,我军一定可以取胜。营销上,我们要善于总结、吸收区域市场的成功方法、上量方法。所谓高手在民间,有些销量突出的市场,一定有其独特的方法,作为总部高管或老板,不妨下到市场,让优秀销售人员介绍方法,市场上考察他的方法,找出普遍适用性规律,推广到全公司进行复制。服务建材行业时,针对企业全国优秀导购员进行跟踪学习,要么把录音笔放在导购员身上,要么架摄像头到店里,一周或更长时间全程记录优秀导购的接待流程和话术,再加上访谈、交流,最终整理出“通用”的动作分解、标准话术等工具。终端拜访工具箱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晨会的时候,主要安排一个环境,分享成果经验,内勤记录,最终整理成册,新人遇到问题可以翻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