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卦。“困,德之辨也”,我们说一个人德行修养的高低、深浅,一般情况是不容易看出来的,但是患难见真情,往往处在困境、逆境之时,就能够一目了然。所以“困,德之辨也”,处于困境之时,你就能够辨别一个人的德行到底怎么样。孔夫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一个真正德行修养很高的君子,他处于穷困之时,其操守是“固”,体现的是恒卦的精神,“德之固也”,他的德行是稳固的,是“立不易方”,不会被环境所左右,不会被环境牵着鼻子跑。但是一个德业修养很差的小人,如果他处在穷困的时候,“小人穷斯滥矣”,小人处在穷困之时,那他就不管那么多了!对不起,我要吃饭,我要过好日子,我不愿受困,那么投降有好处就投降,变节能活命就变节,阿谀奉承能少受点罪就阿谀奉承,总之,能够摆脱困境就不惜一切,所以是“穷斯滥矣”。要辨别一个人的好坏、认清一个人的真伪,就是要在困难时刻,要在患难时刻才能见分晓。大家在交朋友的时候,这些方面也确实要注意,平时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个个都是拍胸脯的好哥们儿,但是真正你处在困境当中,你就知道所交的这些朋友,哪个是真朋友,哪个是酒肉朋友。虽然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处于顺境之中,但也要考虑万一到了困境时该怎么办?处困境当中,就更要使我们的德业稳固起来,显出大人君子的高风亮节来。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是对“诚意”功夫的一个总结,也是儒家在心性修养上最核心、最要命的一点。我们精神修养的功夫真正要下在什么时候?就是要下在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大家也有这种经验,在人多的时候,在众人的场合,在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你的时候,很多人俨然都是君子,道貌岸然,但是一旦到了私底下一个人的时候,想想你会做什么?你的脑袋里会想什么?有些什么念头会冒出来?这就说不清了。过去有讽刺伪君子的话,说这个人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你嘴上公开说的都是很好的,但私底下呢?干的都是偷鸡摸狗的事,都是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我在新闻媒体做了十年,现在媒体最愿意曝光的是什么?大众最爱看的是什么?就是名人的隐私。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公众、公开场合,名人们一个个都是冠冕堂皇的,说的话也都是非常有水平、有操守的。但是,公众不喜欢看这些,反而喜欢看的是私下的东西。为什么要喜欢看私下的事情呢?因为你私下干的事情更本质,更说明你这个人的真实状况。所以,一个人越有名,公众就越是要看你一个人的时候做了什么?背着公众你都干了些什么?如果你表里不如一,公开说的、做的是一套,背地里说的、做的又是另一套,那我就受你的蒙骗了。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被人骗嘛。刚才说“自欺、欺人、被人欺”,谁都不愿意被人欺,你在媒体上尽是光辉人物的正面形象,你是不是在欺骗我啊?那我就要看你把名人的伪装揭开后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背地里都干了些什么?这才是真实的东西。所以,儒家就提出来“君子必慎其独也”。其实,不管是儒家还是佛家、道家、还是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总之,只要你进行精神上的修养,要在心灵上得以升华,你就必须在“慎独”上下足功夫。我们看佛教的修行人到了一定的程度,要独自去住山洞、闭关。为什么要去闭关?闭关期间不但任何人不能见,还要禁语不说话,有些要独自闭关三年三个月三天。为什么?那就是要让你过“慎独”这一关。你只有接受了“慎独”的考验,你才谈得上有真功夫,才谈得上成圣成贤。如果你过不了这一关,嘴上尽管能讲得天花乱坠,天上的鸟儿都能哄下地来,但是你有没有“慎独”的功夫?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个不用别的方法,只要把你一个关到闭关房里一试就知道了。很多人别说三年,关几天都受不了。我在云门寺的时候听说一件事,云门寺有几套闭关房,有一个居士自认为修养已非常高了,然后请求佛源老和尚同意他进去闭关三年。老和尚没有答应,结果他自己也不知想了什么法子,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一间闭关房,准备闭关三年。云门寺闭关是很严格的,大门从外面锁上,窗户用木条钉上,有专门的护关人员每天打开门上的小洞,送进需要的饭菜和饮水。里边的人吃完了,就把空饭碗放在这个洞口,护关的就从洞口取走。结果呢?这个居士在闭关房里面待了不到一个月,有一天护关的师父发现他那个关房窗户的木条全被打烂了,里面闭关的人没了,已经跳窗跑了,再也没有回云门寺来了。所以,在“慎独”上你的功夫不到,最终是不顶用的。当然,我们是普通人,不能像专业修道的人这样来要求,但起码,我们在自己私下一个人的时候,确实要护持好自己的行为,护持好自己的念头。我本人在这里给大家讲“慎独”,但真正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慎独”,老实说还是不行的。这个如果我不说,大家也不会知道。
第1,​ 军事和政治上从争夺中亚演变为和平共处和合作。3357世纪以后的丝绸之路共有四条干线:(1)绿洲丝路,为最重要的商道,途经西突厥主导下的西域;(2)北方草原丝路,为东突厥控制,后称“参天可汗道”;(3)西南夷道,途经吐谷浑之地,又名“青海路”;(4)海上丝路,唯一不受制于四夷的商道。可见,处理与上述民族的关系对唐朝是一个重大课题。在西域和河中地区,有许多绿洲国家和地区大国(西突厥、吐蕃和吐谷浑)。在唐以前,中国已经对西域有较大的影响,但唐朝期望确立直接控制,主要目的为:(1)保护绿洲国家,构建丝路秩序;(2)阻止西突厥向这些国家征税,防止大食夺取中亚(本文指河中和吐火罗);(3)隔绝吐蕃和西突厥。阿拉伯人从波斯出发,从两个方向进军东方:中亚和印度。在印度,他们经过多年的战争才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的若干地方。在中亚,唐朝已经是当地的主人。突厥是唐朝的北方大患。629—630年,唐军大败东突厥,太宗在其地设羁縻州,随后从四方君长那里接受了“天可汗”称号。634年,西突厥一分为二,唐军乘机降伏天山南路诸国,设安西都护府,统有四镇。657年,唐亡西突厥。659和661年,河中的昭武九姓和波斯以东的16国分别内附,336河中、吐火罗和西域因而成为唐朝的羁縻州。702年,唐设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北路之地。635年,唐灭吐谷浑,从而与吐蕃陷入了直接的对抗。阿拉伯人很快占领了波斯,河中和吐火罗成为唐朝与大食的战场。然而,唐朝在西域的大敌是吐蕃,337加上对西域的补给线太长,前者因而制订了下述战略:利用原附属西突厥的突騎施和康国作为对付大食的主力;338如上所述,在中亚设立羁縻州。339至于吐蕃,它时而成为大食的盟友,时而又成为后者的敌人。654年,阿拉伯人征服河中的康国和米国,但真正的战事发生于673—741年;阿拉伯人经过与突騎施和康国军队的血战终于胜出,夺取了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城市。712年,玄宗登基,唐朝中兴,之后唐应中亚诸国的要求派兵直接与大食作战,于715和717年分别赢得了对大食、吐蕃和突騎施联军的胜利。340744年,唐灭突騎施,由此最终陷入了与大食的孤军对决。751年,唐军在决定性的怛罗斯之战中失败。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受困于近邻吐蕃的侵扰、755—763的安史之乱和随后的国内动荡,不得不放弃了中亚。而且,吐蕃乘机占领了唐朝的西域、陇右和河西之地。341同时,阿拉伯人也受到内部矛盾的制约,如奴隶、什叶派和中亚民众的起义,波斯的一些起义甚至得到突騎施和康国军队的支援。820年以后,波斯和中亚出现了独立王朝。然而,7世纪唐朝与大食之间也存在着和平关系。752—798年,阿拔斯朝使节19次入唐,同时也接受了唐朝使节。342令人惊奇的是,734年唐朝甚至一度计划与大食共同发兵讨伐突騎施;343李泌宰相也曾于787年向唐德宗建议:“北和回纥,南通云南[指南诏],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344,但未实施。757年,大食军队数千人应唐朝之邀,入华帮助平定安史之乱。至此,两国间已经形成了合作关系。第二,畅通的丝路有助于两国间密切的经贸联系。8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开始听说有关中国富裕和灿烂文化的传闻,因而大力经营东方商道。他们建设了从波斯通往印度的哥拉森(位于锡斯坦)大道、从德兰索西阿那通往吐蕃的南方大山路、里海和高加索的北方丝路、以西拉夫和巴士拉为主要港口的海上通道。还在倭马亚时期,帝国的驿站已达1,000个。345唐朝在东方也在大力建设,青海路和草原路即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中唐以后,由于吐蕃控制了西域,海上丝路和草原丝路日益重要。唐朝凭借与大食的联系,发展起与东非和北非的贸易。许多探险家的著作也为商道和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如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杜环的《经行記》和马苏迪的《黄金草原》等。阿拉伯从唐朝输入大宗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纸和珠宝,同时向唐朝输出药材、化妆品、香料和宝石。大批的阿拉伯、波斯商人居住在长安、广州和其他城市。879年黄巢起义军攻陷广州时,据说有12万穆斯林、祆教徒、景教徒和犹太人被杀,其中多数是阿拉伯、波斯商人。346外贸对两大帝国的科技、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阿拉伯人开始饮茶,一些伊斯兰城市出现了新的产业,如撒马尔罕、大马士革的造纸业,大马士革、巴格达和亚历山大的丝绸业。这些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技术、工匠和原料。同时,阿拉伯药材也大大丰富了中医药。人们通常认为,奢侈品是中古贸易的主要构成,但茶叶和纸似乎不属于奢侈品之列,它们改变了普通穆斯林的生活。国际贸易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其他方面。出现了新的商业城市,原有的商业城市更加繁荣,如洛阳、广州、泉州、大马士革、巴格达、巴士拉、伊斯法罕等。贸易在中国西北、沿海地区和阿拔斯帝国的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两大帝国更趋开放。换言之,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帝国实力的展现。第三,文化交流在两大帝国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两大帝国均从相互的文化交流中受益。唐朝中阿文化交往与过去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更具有平衡性,即中国文化对阿拉伯的影响大大加强了,尤其是在技术方面。阿拉伯帝国在下列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瓷器制造,火药和火器,造纸术,炼丹术,丝织、装饰图案和绘画。中国则在下列方面受到了阿拉伯帝国的影响:阿拉伯马,医药,天文学,景教与伊斯兰教,文学。
百雀羚,这个诞生于1931年,经历了80多年霜风雪雨洗礼的中国老字号化妆品品牌,20世纪曾经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在行业日新月异、大浪淘沙的竞争浪潮中,百雀羚一度被淹没在潮底。为什么中华老字号品牌频频没落?原因当然是深层的,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老字号所蕴藏的“诚信•优质”的品牌核心价值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深层次的需求了,必须给品牌注入新的内涵,契合消费者的价值需求,品牌才能焕发生机。百雀羚也曾尝试过重振“经典国货”的营销思路,但无奈发现,戴着“经典国货”帽子的百雀羚,除了能使人认可其厚重的品牌资历外,也会被人有意无意地贴上“老化”的标签而缺乏购买热情。百雀羚正是在长期的试错中认识到“老字号功劳簿”只能勉强管品牌的“温饱”,要想奔“小康”,还得另辟蹊径。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在护肤品领域本土品牌被以欧莱雅、玉兰油、资生堂等为代表的跨国品牌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只能挤在细分市场甚至流通领域苟延残喘。这个状况从佰草集开始有了改观,价格定位于中高端的佰草集凭借“本草”这一中国特色国粹成功地打破了跨国品牌对中高端市场的垄断。紧接着相宜本草沿袭了佰草集的套路,改走中低端价格路线,避开同佰草集的直接竞争,虽无新意但仍然使其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茧而出,成为中国护肤品领域的又一道风景线。在洗化领域,凭借“本草”这一中国功夫成功赢得市场的还有霸王洗发水。在洗发水这个公认的被跨国品牌垄断的领域,十年来除霸王外没有其他本土品牌成功过,一度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死海”,而霸王凭借“中草药”这一国粹成功突破了跨国品牌的封锁。至于目前霸王遭遇困境,与经营有关,与中国风的定位无干。佰草集和相宜本草等这些本土品牌的成功,从品牌层面上来看,是将“本草”这一中国特色国粹融入品牌价值中,改变了其品牌属性和基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掘和运用中草药(汉方)进行美容、洗发护发已有数千年历史,这是跨国品牌难以企及的,也是跨国品牌的短板和软肋。因此,这场植物与化学科技的对决,中国本草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对决,能避开本土品牌的短板,发挥其长板效应。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佰草集等先行者的成功给百雀羚品牌指明了方向——走本草之路,奠定了百雀羚的品牌属性,也奠定了百雀羚的成功之路。尽管百雀羚的产品线中因历史原因目前还保留很多非本草属性传统的产品,但不管百雀羚有没有意识到,新生的百雀羚留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印记和划痕是它的本草形象。成功不都是源于创新,走正确的路才是关键,必要的时候,跟随和模仿也是可行的有效战术。百雀羚的本草之路不是一条新路,而是一条消费者“心”路。寻找不一样的“草本”。百雀羚确立了品牌属性即“本草护肤品”后,百雀羚接下来做的是在品牌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演绎,重点是进行品牌定位以区隔佰草集、相宜本草等同属性品牌。佰草集的“自然、平衡”理念和相宜本草的“内在力外在美”理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诉求,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定位。在品牌定位上百雀羚比佰草集和相宜本草更聚焦,“天然不刺激”的“温和护肤”诉求更清晰更直白,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如果说佰草集和相宜本草耍的是品牌太极,百雀羚耍的则是品牌截拳道,更具有实战意义。百雀羚的品牌属性定位方向性地决定了它将要走什么路、举什么旗,是百雀羚走向复兴之路的关键战略举措。
1.针对问题优秀企业组织必须进行意识与精神、梦想与目标引导;意识散乱、精神涣散、缺乏梦想、缺失目标无法持续发展。组织文化管控缺陷导致心态、精神、风气问题。表16-1问题与现象问题现象工作意识冲突想法不统一、看法不一致组织精神涣散个人利益、模块利益高于组织利益文化管理碎片化贴标语、喊口号、流于形式工作风气被动负面缺乏奋斗、拼搏、竞争氛围(1)工作意识冲突发展策略、发展目标难以达成共识,各持己见;问题处理、方法采用难以统一意见,沟通困难;各层面人员关系都不和睦。(2)组织精神涣散目标难以达成、指令难以落实;个人利益为重、缺乏组织责任意识;漠视企业问题不关心企业前途命运。(3)文化管理碎片化到处贴标语、经常喊口号;学习、培训、宣传流于形式;工作表面化、表现化、敷衍了事。(4)工作风气被动负面工作心态被动,推一下动一下;团队精神涣散,难以形成合力;组织风气负面,缺乏拼搏精神。2.形成企业宗旨、使命明确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避免价值观念分歧;明确企业根本责任,形成核心工作意识一致性。3.提炼价值、理念原则形成价值原则,企业崇尚什么精神、风气;形成管理理念,企业赞赏什么意识、行为。4.设定文化行为准则形成经营管理工作行为准则;不允许哪些行为与现象发生。5.编制组织文化管理规定编制组织文化管理规定;对核心价值、意识原则、行为准则进行规范管理;形成组织文化管理系统机制。解决思想融合、理念形成、文化塑造问题是组织文化激励的关键;不要将个人思想强加为组织理念,认知文化塑造的系统性、艰巨性。表16-2文化管控方法内容措施形成企业宗旨、使命沟通、讨论、交流达成价值共识提炼价值、理念原则形成并优化经营管理工作原则设定文化行为准则宣讲培训、人人遵守编制组织文化管理规定规范组织文化管理工作6.高管经营会讨论重点(1)企业组织文化管理是否形成系统功能?(2)企业组织风气是否积极向上?(3)企业工作关系是否和谐有序?(4)企业团队精神是否高度凝聚?(5)员工工作心态是否积极、主动?方法:文化意识管控目的、办法及内容1.管控目的(1)塑造梦想、激发热气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塑造组织梦想、激发工作热情。企业没有梦想,大家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一遇到问题与困难就心灰意冷、悲观失望。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发展,工作热情、工作斗志从何而来?文化建设与管理根本目的,是让大家看见美好未来并竭尽全力奋斗。(2)改变文化管理形式化碎片化状态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通常模式,喊口号、贴标语、做活动。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最终却难以得到想要的效果。文化建设长期性目标不明确、系统性方法不全面,浮于表层、流于形式。以企业经营宗旨、使命为目标导向,梳理确定相关理念与准则,持续宣导执行、评价管理,形成期望的工作心态、团队精神、组织风气状态。(3)培育荣辱感、归属感、幸福感价值贡献大小、工作业绩好坏、精神优劣区别,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耻辱感;珍惜工作机会、注重责任承担、追求价值体现,形成浓厚的组织归属感;工作热情饱满、工作氛围和谐、充满工作幸福感,是必须营造的感受与氛围。2.管控办法(1)明确宗旨、使命、理念与准则企业愿景、梦想必须通过明确宗旨、使命而目标化、具体化。让大家清楚企业将往何处去,将带给大家一个怎样的未来。努力奋斗必须具备怎样的精神意识?必须形成怎样和谐统一协调的工作行为?这就文化理念与行为准则必须明确的问题。(2)建立制度流程系统性规范化管理宗旨、使命,理念、准则,需要持续地宣传、宣导、贯彻执行,并需要及时监督管理,纠偏调整、优化。否则,相关宗旨、使命无法深入人心,理念、准则无法有效实施。构建一套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来支撑这种精神意识与行为规范功能。(3)树典型、颂榜样、塑精神、育风气宗旨明确、使命具体,理念与准则清晰,构建相关机制制度;树立先进典型、歌颂价值榜样,塑造奋斗精神、培育积极蓬勃向上工作风气。通过颂扬先进、鞭策后进的方式,形成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文化风气。3.管控内容(1)梦想管控企业文化管控的首要任务是塑造梦想。企业没有愿景蓝图,大家看不见发展前景;企业无法承担使命,员工不相信未来会更好。(2)制度管控文化与意识管理必须构建机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文化建设行为。避免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碎片化、形式化、临时性缺陷。没有制度设计与构建的文化管理,最终只是赶个热闹,难以修成正果。(3)责任管控文化精神意识管控,不是某个部门、岗位的职责;而是全员参与的重要工作。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都负有文化建设的职责;任何环节责任落实不到位,都将影响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效果。文化管理必须界定责任、落实责任,否则做不出效果。(4)激励管控文化管理目的是驱动心态、精神、风气的积极主动、奋发向上。持续激励优秀、鞭策落后,才能达到文化管理的根本目标。文化管理必须具备区分优劣、实施赞扬与批评、奖励与处罚的功能。工具1:《组织文化管理办法》模板为将公司打造成极具价值的现代企业平台,使企业组织具有崇高目标、远大追求,使员工充满梦想与激情、使命与责任,特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定。通过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功能的建立完善,明确企业宗旨、使命,塑造组织精神、打造学习型组织、凝聚人才,培育积极向上的成长与发展风气,引导企业组织持续成长发展、追求共同目标、承担共同使命,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家庭谋取幸福、为人生成就梦想。1.目的(1)基于公司承担的社会职能,立足长远发展,明确企业宗旨、使命,为企业战略规划、产业发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定位提供依据,给组织树立共同奋斗目标、明确共同责任,促使每个人的梦想、目标、能力与企业的宗旨、使命、职能保持一致,融为一体。(2)依据企业宗旨、使命,结合行业、组织、能力、人才需求特征,提炼形成核心文化价值理念。通过理念的宣导、教育形成企业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工作意识、工作精神,达到企业组织意识统一、行为统一、氛围和谐的文化管理状态。(3)明确文化管理目标、责任、流程、办法、内容,确保文化管理机制功能健全,理念提炼与丰富、更新,文化的宣导、教育、实施持续有效。2.第一部分:文化内涵(1)文化价值经营宗旨——经营宗旨为企业的终极目标。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的最大责任。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企业衡量经营管理行为的原则标准。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追求的工作氛围和意识状态。(2)文化理念文化宗旨——文化宗旨是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根本目标。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企业实施管理的根本原则。工作理念——工作理念是企业所有人共同的工作动机与目的。人才理念——人才理念是企业判断选拔衡量人才的标准原则。业务理念——业务理念是企业开展业务的行为准则。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企业所有人员待人接物处事的原则。3.第二部分:文化管理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价值内涵,如果不能有效贯彻实施并持续跟进管理,则可能成为光有形式的标语口号。(1)文化管理责任企业文化管理首先必须明确管理责任,只有将文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企业文化管理机制才具备运行基础,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体现其激励与引导价值。①领导责任高层经营管理团队首先负有企业文化管理的领导责任。其责任内涵包括:·树立文化管理意识在经营管理中,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核心使命。激发员工使命感、凝聚员工归属感、加强员工责任感、赋予员工荣誉感、实现员工成就感。·明确文化管理的任务目标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年度经营管理计划、日常经营管理内容中,必须包含企业文化管理的具体任务目标。在部门、人员、绩效业绩评价中,设定文化管理相关标准或指标。·关注企业文化理念价值在工作中的贯彻状况时刻关注公司整体工作面貌与风气,确保组织工作精神处于积极向上状态。关注员工的工作心态,确保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对工作保持认同状态。·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大力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相关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表率与楷模作用。不允许借任何理由,置身于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之外。②宣导责任文化的宣导是文化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每个管理者都是文化宣导第一责任人,其责任内涵包括:·带头学习贯彻企业文化理念是否深刻理解、熟知、认同,并切实贯彻集团的文化理念,是所有管理者的首要标准。公司的任何管理者都必须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典范或楷模,对达不到文化认同的管理者一律采取一票否决。·让每个下属深刻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理念管理者的宣导责任体现在每个下属都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切实贯彻企业文化理念。员工不熟知、不理解、不贯彻、不认同企业文化,首先追究其直接上级的管理责任。·对所属部门或团队的文化氛围负责通过文化或工作意识管理,在本部门或团队,营造积极主动、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围,是管理者的基本工作责任。部门或团队工作状态被动,甚至存在推诿、推托、扯皮纠纷现象,首先追究管理者的文化宣导与管理责任。·对下属员工的工作精神状况负责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下属员工的工作精神与工作心态状况,通过文化宣导管理及时排除下属员工的思想障碍、情绪问题,确保下属具有积极的工作精神和平和的工作心态。③贯彻责任文化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的贯彻,是全体员工的基本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自觉贯彻公司的企业文化。其责任内涵包括:·学习理解文化内容合格员工,必须学习、理解、领悟公司的核心文化价值及相关文化理念。·认同贯彻价值理念合格的企业员工,认同贯彻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是基本前提。允许员工提出建议或意见,但必须贯彻已经确定的文化理念。·丰富发扬文化精神优秀的员工,必须贯彻企业文化价值与理念。工作意识、行为、精神等方面体现出企业文化的风貌。④职能责任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企业文化管理专业职能属于人力资源职能模块。人力资源职能管理部门必须承担起企业文化专业管理的职能责任,其责任内涵包括:·依据企业发展规划制定文化建设配套规划与计划人力资源职能管理部门必须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要求,制定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规划,确保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一致性,以及文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功能发挥。同时,依据文化建设与管理规划,每年制订文化建设工作计划,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及工作重心,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持续有效推进。·文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及实施监管人力资源职能管理部门,必须对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的落实与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尤其注重纠正与惩处有悖文化价值与理念的意识和行为,确保企业文化精神与工作风气的正面性、积极性。同时,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及文化激励自身需求,对文化管理机制及时进行调整完善,确保文化管理机制的切实性可行性。·企业文化精神氛围与工作风貌的关注及引导培育文化建设专业职能管理者,必须时刻关注企业整体及各模块或部门的工作风气与氛围。及时纠正或打压被动负面的意识与行为,树立赞扬积极主动的意识与行为典范。持续引导培育充满激情、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风气。·员工工作精神的培养与工作心态的调整文化建设职能管理者,必须把员工工作精神培养、员工工作心态培育,作为日常工作来抓。时刻关注、树立、宣扬积极主动、无私奉献、努力成长的人与事,鞭策惩处工作被动、斤斤计较、散布负面信息的人与事。通过激励与鞭策文化管理方式,让所有员工自觉养成积极主动、奋发上进的工作精神与心态。(2)文化管理流程文化管理流程的设定目的,在于规范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行为,确保文化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持续性、有效性。文化管理流程确定的工作环节,是企业必须按时实施的管理行为。人力资源职能管理部门是文化管理流程执行的监管部门,承担流程实施到位的监管责任。①文化价值提炼文化核心——详见第一部分文化理念——详见第一部分②文化理念宣导文化核心价值与理念确定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日常宣导。日常宣导就是文化的落地贯彻。主要内容包括:将文化价值与理念融入企业的发展规划(管理团队);将文化价值与理念贯穿企业的制度流程(中层);使文化价值与理念深入每个人的意识之中(全员);让文化价值与理念成一切工作行为的基本准则(全员)。③文化素材丰富文化核心价值与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骨架。文化内涵的丰富与丰满,依赖企业人对文化价值与理念的持续践行。企业文化素材题材的丰富工作必须持续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提炼企业的发展成就丰富文化管理内涵;树立践行企业文化理念的典范人物作为企业人效仿的楷模;总结经典的文化建设方式方法并复制推广。坚持每年总结归纳,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文化不仅有核心价值与理念,同时还有丰富的可颂扬的企业发展业绩与成就、可学习的企业贡献楷模群体、可传承的文化特色方式与模式。④文化理念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状态持续在变化、企业人的追求时刻在提升,社会时代思潮时刻在更新。因此,必须定期对组织文化价值与理念的代表性、先进性、切实性进行分析评估。评估周期,企业可依据自身的经营管理需求确定。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核心价值与理念是否吻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文化核心价值与理念是否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现实需求;文化核心价值与理念是否具备强大的组织精神牵引力;文化管理机制要求是否切实得到贯彻落实;企业组织工作精神风貌与员工心态是否积极蓬勃向上。依据评估结果需要,分析、提炼、讨论、调整完善,确保企业文化价值与理念的先进性、激励性、切实性。(3)文化管理内容企业文化管理内容的具体化,是文化价值与理念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①文化意识管理企业组织与员工的行为,可以通过制度流程进行统一规范;意识的统一、精神的凝聚则必须通过文化管理才能实现。·文化意识管理的目的文化意识管理的目的,在于将自然人、社会人塑造为企业人。文化意识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使每一个员工都能约束自己的自然人性,淡化自身的社会人属性,成为具有深刻企业文化意识与精神特征的企业人。·文化意识管理的内容用公司的经营宗旨、企业使命,统一每个人的人生梦想,让组织中社会人与企业人的意识融合统一。即企业在对经营宗旨的追求和使命的履行过程中,帮助员工实现财富增长、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目标或梦想。让公司的核心价值、企业精神镌刻在每个员工的心中,从而消除组织中个体价值追求意识差异,实现意识与行为的协调一致,体现出共同的工作精神风貌。促进团队精神意识的形成,使每个人时刻意识到个人的工作行为,是企业行为的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人而感到自豪,对公司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平台。用公司的文化理念,调整与其他企业之间、与顾客之间、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从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层面,以舍与得、公与私、荣与辱、优与劣等范畴标准来评价和规范工作行为。促进组织积极进取、和谐竞争、荣辱与共工作氛围的形成。·文化意识管理办法培训学习——每个员工必须参与企业文化的培训学习,并通过企业文化考试。这是员工入职转正的门槛条件。宣讲交流——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各部门、各业务模块,必须利用晨会、例会、总结会、培训交流会,持续进行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与理念宣讲交流活动,让全体员工感受、理解、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这是考核管理干部是否合格的基本条件。公开承诺——管理者必须、员工自愿公开承诺,自觉自愿践行企业文化价值与理念,保证自己的工作意识与行为不背离企业文化的价值与理念要求。对照检查——以文化核心价值与理念要求为准则,持续对照检查修正自己的工作意识与行为。全员在周、月、季、年不同周期的工作总结中,进行文化对照检查总结。树立楷模——每年选拔企业文化价值与理念践行的模范人物,整理提炼先进事迹与经典案例,作为全员学习效仿的楷模。以此促进积极主动、奉献成长文化精神的传播与传承。沉淀积累——持续结合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过程,提炼、总结、积累、汇总典范人物、先进事迹、突出业绩、感人精神,作为公司发展大事记载入企业文化史册。以此塑造与激励员工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增强企业的文化凝聚力。②文化视觉管理文化视觉管理的目的,在于营造工作文化环境氛围,使员工、客户时刻浸润于企业文化价值与理念。使无形无色的文化具体可视、色彩斑斓、丰满可触。·文化形象管理在企业的办公、工程、生活环境的布置方面,注重突出企业文化的精神价值色彩。使客户、员工随处都能感触到公司的文化气息。同时在员工着装、电话用语、工作行为等方面,必须注重体现充满朝气、热情包容、真诚奉献的文化风貌。·文化视觉管理企业宣传片、广告画、宣传画、文化标语、门牌、电脑桌面背景与屏保画面等,做到凡是工作视觉范围内,员工随处可见企业文化价值与理念内容或演示图。通过持续的视觉渲染,让公司文化价值理念深入每个员工的意识,并自觉自发按照文化价值理念要求,激励与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文化标识管理企业徽标张贴在门厅玻璃门、背景墙上,并要求每人佩戴在胸前。企业徽标或核心价值内容,印制在名片、信笺、资料袋、纪念品、客户赠品等企业日常使用物品上。从而让员工、客户及关联人员,时刻接触、感悟企业文化。③文化仪式管理文化仪式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文化仪式管理行为,宣导、贯彻、弘扬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精神,彰显企业文化的庄重性、严肃性。文化仪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升旗仪式——企业定期(每周一或每月第一个工作日或企业自行确定周期)举行升旗仪式;会议仪式——企业重大会议开幕举行开幕仪式;活动仪式——企业举行重大活动时举行开幕仪式;入职仪式——员工转正入职时举行入职仪式;就职仪式——经营管理团队出现重要调整时举行就职仪式;公司确定需要举行仪式的其他公共行为。文化仪式誓词:作为公司的忠实成员,我时刻牢记企业宗旨、自愿承担企业使命、发扬企业精神、践行企业价值理念,为公司的发展自觉贡献力量!④文化活动管理企业各项活动的展开有助于企业文化的丰富及宣贯落实。如果不能对相关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则活动容易流于形式,看似热闹却没有文化传导与发扬效果。因此,对企业各项文化活动必须进行有效的计划与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才不至于浪费时间精力。企业文化活动主要包括团队参观旅游、学习培训、同事聚会、各种文化体育赛事、专题演讲、主题征文、故事征集等,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组织安排。企业文化活动必须根据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需要,每年有目的、有针对性制订计划,统筹安排。确保每一项活动都有具体的目的、目标、要求与意义。避免无计划、无目的、无要求的临时性文化活动。工具2:《文化评价管理办法》模板缺失文化评价的文化管理最终没有实际效果。企业采取文化达标一票否决制;对文化评价管理不达标的部门、个人,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提拔晋升资格。1.文化评价周期文化管理评价周期包括日常评价与年度评价。(1)日常评价日常评价由综合管理部门及各部门共同负责。针对日常工作过程中体现文化价值理念、遵守行为准则的先进事迹、典范人员,进行及时的表扬、表彰,并记录在案,作为年度文化评价的重要素材。对违背文化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的人和事,进行及时的批评与处罚,并记录在案作为年度文化评价的主要素材。(2)年度评价年度评价工作由综合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按文化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配合实施。文化管理综合评价工作,每年年终结合党群评价、工作绩效评价、评先评优等工作同步进行或组合实施。2.文化评价内容文化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制度执行、年度文化管理状况、优秀文化团队评选、文化榜样人物评选等。(1)文化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评价文化管理状况首先取决于文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如果文化管理规定能够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企业整体组织文化氛围必然积极、向上、和谐。如果文化管理规定被束之高阁,则组织文化管理缺失坚实的基础。文化管理容易浮在表面或流于形式。文化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评价,一是评价制度是否切实贯彻执行;二是评价制度是否切实合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的文化管理调整完善工作依据。(2)年度文化管理情况总结每年对组织文化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总结,确保文化管理持续有效。年度文化管理情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年度文化建设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组织氛围与工作风气评价、各部门团队精神状况、成员工作态度情况评价等。年度文化管理情况评价总结,作为年度文化激励与鞭策措施的重要依据。(3)优秀文化团队评选优秀文化团队的评选是促进团队精神凝聚、提升团队拼搏精神、促进组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树立优秀文化团队的方式,带动各部门努力体现组织文化价值理念,消除违背违反文化行为准则的行为。优秀文化团队评选,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部门之间,文化践行、效率提升的良性竞争氛围。(4)文化榜样人物评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组织中树立文化楷模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充分发挥文化激励功能,形成见贤思齐的成长氛围。3.文化激励与鞭策文化激励与鞭策是文化评价的结果运用,也是文化评价工作的最终目的。如果优秀者没有得到激励,则组织中的优秀者越来越少;如果落后者不会受到鞭策,则组织中的平庸者越来越多。(1)文化激励与鞭策内容①组织士气激励目的:促进组织风气持续积极、向上、充满工作斗志。内容:一是组织内部成员满意度调查(一年一次);二是外部服务对象关系和谐度评估(投诉、纠纷、批评、处罚数量统计);三是企业在业内的综合评价排名;结果:综合以上信息确定组织风气的上升与下滑状态。激励与鞭策措施:一是与年终绩效奖金总额挂钩;二是与评先评优比例挂钩。②团队精神激励目的:形成各部门职能团队精神状态的良性竞争氛围。内容:一是文化理念原则准则的宣讲、执行状态(优秀表现与违规数统计);二是部门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年度目标);三是关联对象关系和谐程度(投诉、纠纷、批评、表扬数量统计);结果:以事实数据为依据,每年评选一个优秀团队。激励与鞭策措施:一是与年终绩效奖金总额挂钩;二是与评先评优比例挂钩;③能力提升激励目的:促进各岗位人员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体现价值。内容:创新业绩、职称提升、培养新人、工作业绩可比数据采集比较;结果:每年确定数量比例进行评选激励。激励与鞭策措施:一是奖励外派学习、培训、考察;二是给予特别能力提升奖;三是优先考虑优化岗位。④工作心态激励目的:激励全体成员践行组织文化理念与行为准则,争当文化精神楷模;内容:理念体现、准则遵守,付出勤勉,关系和谐,活动积极等数据采集评价;结果:每年确定一定数量比例进行评选激励。激励与鞭策措施:一是奖励度假旅游;二是给予文化价值特别奖;三是优先考虑岗位调整。⑤文化鞭策措施目的:对违背、违反文化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的行为进行约束与处罚;内容:对不学习、不知道、不理解文化价值、理念、准则者;对违背、违反文化行为准则者;对不服从安排、工作拖延、纪律散漫者;对工作与人际关系出现纠纷和冲突者;对拒绝参与团队文化建设活动者;结果: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鞭策处罚。鞭策措施:一批评教育;二通报批评;三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四文化警示鞭策通报。(2)文化激励与鞭策办法日常评价由综合管理部门督促各部门共同负责实施。年度评价由综合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按要求配合实施。文化管理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岗位个人评价、部门团队评价、组织整体评价。①岗位个人评价考核个人评价考核基准分为100分;日常文化管理考核进行相应的表现加分与减分。②部门团队评价考核部门评价考核的总分=基准分+业绩分+团队精神分③组织整体评价考核部门评价考核的总分=基准分+业绩分+组织融合分
食用油市场规模=人口数量×人均食油量人口越多,吃的油自然也越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GDP或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来衡量),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也会增加。具体到小包装食用油则和城镇人口比例有关,城镇人口越多,吃小包装食用油的人也就越多。虽然人口、GDP和城市化这三个指标的总量都在增长,但是,除了GDP有望不断提高外,人口和城市化的增速都在逐年放缓。2001年,中国人口同比增长887万。到2008年,同比增长为673万。2010年同比增长仅498万。这一期间的人口增长率平均以每年万分之三的速度在下降。假设以后每年的人口减速不变,那么中国的人口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距今还有15年的时间。可是,如果按照《大国空巢》作者人口学家易富贤先生的观点,中国人口很可能在2016年将提前迎来峰值。2001年,中国有2153万的农民进城,2008年,只有1375万人进城,这期间的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平均以每年1.1%的比率放缓。可是,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为49.68%,这表明要么是以前年度低估了中国城镇人口数量,要么是从2009年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可是,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为49.68%,与上年相比增长了3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为6.9亿,比上年末增加了210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不论狭义的城市化进程是否结束,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大型城市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人口也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那些大城市;相比之下,内地的较小型城市其人口增长将会逆转。4这也预示着,沿海区域的小包装油市场将会保持快速的增长,内陆区域小包装油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取决于人口减少与经济增长这两股力量的平衡点。从2000年平均每人9.8kg的食油量到2010年的18.4kg,平均每年的增幅是0.8kg。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乐观,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5万元,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果人均食油量今后保持平均每年0.8kg的增幅,估计到2019年中国人均食油量将达到25kg(参照值:香港人均GDP19万元,人均年消费植物油31kg;台湾人均GDP11万元,人均年消费植物油26kg)。如表1-2所示。 表1-22000~2019年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发展状况 年份中国人口增长指标食用油市场规模总人口(亿)人口增长率城镇人口比例全国人均食用油量(kg)食用油总量(万吨)小包装食用油总量(万吨)小包装食用油比率小包装食用油增长率 ①  ②③=①×②×10④⑤=④/③ 2000年12.670.76%36.2%9.812421209.6% 2001年12.760.70%37.7%10.4132717012.8%41.7%2002年12.850.65%39.1%11.0141322015.6%29.4%2003年12.920.60%40.5%11.6149928018.7%27.3%2004年13.000.59%41.8%13.5175534019.4%21.4%2005年13.080.59%43.0%14.1184438020.6%11.8%2006年13.140.53%44.0%15.0197142021.3%10.5%2007年13.210.52%44.9%15.9210047022.4%11.9%2008年13.280.51%45.7%16.2215151023.7%8.5%2009年13.340.48%46.6%16.7222856025.1%9.8%2010年13.400.45%49.7%17.6235861526.1%9.8%2011年13.460.42%51.3%18.4247768027.5%10.6%2012年13.510.39% 19.2259474528.7%9.6%2013年13.560.35% 20.1272681029.7%8.7%2014年13.600.32% 20.8282988031.1%8.6%2015年13.640.29% 21.6294695032.2%8.0%2016年13.680.26% 22.43064102033.3%7.4%2017年13.710.23% 23.23181110034.6%7.8%2018年13.740.20% 24.03298118035.8%7.3%2019年13.760.17% 25.03440127036.9%7.6%注:全国人均食用油量及小包装食用油比率,是笔者本人依据行业数据及经济发展状况评估判断得出的数据。 2000年,中国小包装食用油总量为120万吨,占食用油市场份额的9.6%。2011年,小包装食用油总量达到670万吨,占食用油市场的27%。平均每年增加1.8个百分点。从表1-2可以看出,小包装食用油虽然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是增长速度在减缓。总的来说,可以分为4个阶段。(1)2001年以前,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增长在30%以上;(2)2002~2004年,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增长在20%以上;(3)2005~2007年,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增长在10%以上;(4)从2008年开始,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增长为10%左右。其实,小包装食用油行业发展放缓并不难理解,说到底只是一个数字规律。假定第0年散装油的数量是100,以后每年包装油新增数量为5,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小包装食用油基数的增大,其增长速度必定会下降。人口增长、城市化及GDP增长这三个因素都不足以改变这一趋势。如表1-3所示。 表1-3小包装食用油增长率变化模型 年数散油每年新增小包装食用油小包装食用油小包装食用油年增长率010000 19555 290510100%38551550%48052033%57552525%67053020%76553517%86054014%95554513%105055011% 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增长率迅速接近食用油市场的增长率。大概从2012年开始,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在比食用油市场的增长率高3~4个百分点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小包装食用油将告别高速增长的成长期,进入稳步增长的成熟期。如图1-2所示。  图1-22001~2019年小包装食用油与食用油增长率比较 2011年,在中国的食用油市场,散油占比为73%。散油包括了餐饮用油和家庭用油两部分。其中,餐饮用散油占中国食用油总量的29%(包括中包装餐饮油),这部分是无法转化为小包装食用油的。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外就餐的人越来越多,餐饮用油的发展速度不会低于小包装食用油的发展速度。中国居民家庭吃散油的占45%,问题是这部分居民主要在农村,农村人口要向小包装食用油转化有很大的难度。估计仅有16%的人在吃散装家庭用油,相当于400万吨的量,这也是城镇小包装食用油还能新增销量的上限(如果不考虑人口增长及人均食用量的增长)。目前,有许多社会现象都可以证明这一判断。比如高考报名学生人数在减少、许多农村只剩下老人小孩留守、沿海地区闹民工荒、上海等发达城市人口负增长……只要总人口减少、移入城市的人口减少,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增速注定要放缓。当然,由于市场基数变大,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小包装食用油的新增体量越来越庞大。在走向成熟的小包装食用油行业里,仅靠“广告+低价”的粗放式经营越来越难以成功,市场注定要靠精耕细作来增加销量,包括对现代渠道的深度渗透、经销商管理水平的提升、散油向包装油转化……通过结构调整,如加大高中端油种的比重、减小低端油种占比,也是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方法。此外,利用研发技术提高食用油产品的品质、建立竞争壁垒、开拓蓝海市场、提高产品利润率也势在必行。4《南方周末》,2012年11月29日T1版,《辉煌与坚忍:20年来的中国地产》